基因检测
一、什么是基因?
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、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序列,也称为遗传因子。每个人从受精卵开始就继承了父母的DNA遗传信息,并且携带一生,不易改变。基因决定人的生老病死,可以看做是生命的操纵者和调控者,因此,哪里有生命,哪里就有基因,一切生命的存在与衰亡的形式都是由基因决定的。
二、什么是基因检测?
基因检测是通过体液(唾液、血液等)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。将被检测者脱落的组织细胞,扩增其基因信息后,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。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,分析它所含有的各种基因情况,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,并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,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。基因检测可以帮助诊断疾病,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。
三、基因检测的意义
1、了解自身是否带有致病基因
2、正确选择药物,指导靶向治疗
3、帮助判断患者预后
4、判断后代遗传风险
5、提供健康风险管理最好的依据
四、基因检测的具体应用?
人全基因组测序就是通过运用新一代高通量DNA测序仪,进行30倍以上覆盖率的个人全基因组测序,然后与人类基因组精确图谱比较,得到完整的个人全基因组序列,破译个人全部的遗传信息的过程。
人全基因组测序可深入挖掘全基因水平的遗传变异,全面检测遗传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相关的常见、低频、甚至是罕见的突变位点,为筛选疾病的致病及易感基因、研究发病及遗传机制、指导临床精准用药提供重要信息,从根本上认知疾病发生的原因,做到正确的治疗疾病、尽早的预防疾病。
2、肿瘤基因检测
肿瘤的发生就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(主要为物理、化学、生物以及遗传因素等),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,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。对特定肿瘤基因进行检测,可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、诊断以及指导靶向治疗、判断预后。
哪些人群需要做肿瘤基因检测?
①常见肿瘤的预后判断及复发的风险评估
②准备接受靶向治疗患者
③有癌症家族病史者
④长期工作或生活在严重污染环境,甚至直接或间接接触致癌物的人群。
3、罕见病基因检测
罕见病又称“孤儿病”,由于单病种人群发病率低、病例分散等特点,长久以来罕见病研究处于医学研究的荒漠地带。目前,已知的罕见病已超过6000种,其中大部分罕见病与遗传相关,且几乎所有的单基因遗传病均属罕见病。
据估计,中国至少有1000万罕见病患者,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,中国的罕见病诊断水平总体却并不高。就中国的现状而言,临床大夫对罕见病的认识不够、经验不足,无法将罕见病患者从大量患者中准确识别,很容易造成漏诊、误诊。
近年来,由于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,罕见病的诊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。相较于传统的基因检测技术,二代测序技术更加快速、经济。尤其是全基因组测序(WGS)和全外显子组测序(WES),克服了罕见病致病基因未知、突变类型多变的困难,为罕见病能得到及时、准确的基因诊断创造了条件。
4、老年痴呆症基因检测
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,老年痴呆逐渐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。目前,中晚期病人很难取得治疗效果,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是推迟发病的唯一手段。研究表明,遗传基因变异是导致老年痴呆的重要因素。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有: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基因(APP)、早老素1基因(PS1)、早老素2基因(PS2)以及载脂蛋白APOE基因。临床上通过对老年痴呆症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,可提高疾病早期诊断的可靠性与精准性,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,通过检测其突变位点,争取做到早发现,早预防,从而延缓或避免老年痴呆症的发生,大大降低患病风险。